党团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团建设> 基层党建
生态环境学院党委、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联合研学团奔赴河北正定开展党建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19

回溯党史脉络,感悟领袖初心,把握时代脉搏。“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我爱自己的故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正定古今》撰写的序。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汇集了“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等不同朝代的建筑文物。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正定工作3年多,他身体力行推动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新时代十年,我国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地方执政者出的一道必答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12月13日至14日,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党委与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组成联合研学团奔赴河北正定开展党建研学活动。生态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贾铁英,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书记刘甡,心理学系副系主任董妍,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副书记何劭玥,心理学系教师李永娜、王伯元等出席活动。

image.png

华北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前身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与独特的教育价值,与中国人民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华北大学汇聚了众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学者和进步青年,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研学团于12月13日抵达华北大学旧址,旧址建筑整体风格质朴而庄重,大门上方的校牌字迹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清晰可辨。校园的礼堂是当年举办重要集会、学术讲座与文艺活动的场所,高大的穹顶之下,曾经回荡着激昂的演讲声和悠扬的歌声,见证了思想的碰撞与文化的交融。师生们满怀崇敬之心,在引领介绍下深入了解华北大学的光辉历程,探讨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的历史渊源。

1948年8月24日,华北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校址设在河北省正定县城(今二五六医院所在地)。研学团前往二五六医院,在了解校史的同时,近距离了解现今医院先进的医疗设施与仪器设备。

image.png

研学团来到了荣国府。1983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改革时,决定兴建荣国府,希望将荣国府与正定历史古迹隆兴寺结合成为一条旅游线。当时,正定提出了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的新思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挖掘历史文化、实施旅游兴县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在正定建设拍摄基地“荣国府”,并修建荣国府旅游景区。荣国府在建成当年的旅游及门票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不仅收回投资还有盈利。打造“荣国府”是正定领改革开放之先,以长远眼光谋划文旅融合的经典手笔,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典案例,被业界称为旅游业的“正定模式”。此外,荣国府作为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影视拍摄地,生动再现了书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与风貌,师生们穿梭于庭院楼阁之间,仿佛置身于红楼梦境之中,亲身体验到了书中所描述的人物情感与故事脉络,深切领悟“正定模式”的创新所在。

image.png

   12月14日,研学团到达塔元庄村。这个曾经的“穷乡僻壤”,在时代的浪潮中成功逆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且极具借鉴意义的小康之路。它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模式,在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开发以及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了全国闻名的乡村发展范例。在这里,师生们通过观看详实的乡村发展视频,深入了解到塔元庄村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凝聚村民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突破贫困枷锁,实现经济腾飞与全面进步。一段段鲜活的影像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塔元庄村从破旧的屋舍到崭新的民居,从荒芜的土地到丰收的田园,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的华丽转身,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塔元庄村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

image.png

image.png

研学团一行前往正定博物馆。正定博物馆藏品丰富多样,从远古的石器陶器,到精美的青铜器;从历代名人的书画墨宝,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物,无一不在诉说着正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年变迁与深厚底蕴。在这里,师生们仿若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着一场无声却又震撼人心的对话,深切领略到正定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为此次正定研学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而又充实的句号。

此次正定研学,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溯,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在正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记忆的熏陶下,师生们将带着在这里汲取的力量,将所见所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深化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让正定的历史光芒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